2009年9月20日 星期日

20090920 隨性

無諭花好月圓夜,莫窮稀世璧玉配,瓊漿朋來見性情,欲飲風雪醉對杯。
With Auchentoshan 12 years. Single Malt Scotch Whiskey.

2009年8月27日 星期四

手中的石楠木



陣陣香味從斗嘴拉出長煙的瞬間,也拉出長長的記憶。焦黑的斗嘴,生命的故事緊緊刻印其上。想起那支遺落煙斗的同時,嘴裡似乎還應對著對它的懷念與味道,以及那時滾動在舌緣味蕾間的艾雷。細碎的分子堆疊成豐富精采,如木的年輪似結晶的琥珀嵌合在快速的生活步調,流逝的青春。

2009年8月4日 星期二

沒有靈魂的聽障運動會

******本文轉自 http://tw.myblog.yahoo.com/love-narumi/article?mid=3886
其中還有其他連結,請連往原址具有更詳細的參考資訊。*******


沒有靈魂的聽障運動會

分類:我愛台灣
2009/08/03 13:52

剛才在Plurk上看到網友推這篇文章:

財團法人2009年臺北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籌備委員會基金會董事長趙玉平辭職公開信

961022日】本會秘書長趙玉平先生自即日起請辭財團法人2009年台北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籌備委員會基金會 董事長職務,消息傳出,各方來電關切不斷,為使關心此事之朋友了解請辭緣由,特將趙秘書長之辭職公開信原文披露如下,以廣週知。自此之後,趙秘書長將不再 參與聽障奧運會任何籌備事務,並此聲明。

  

財團法人2009年臺北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籌備委員會基金會 董事長趙玉平辭職公開信

20年來的聾人社團服務生涯中,對於如下的信仰價值一直奉行不渝,包括堅持聾人主體性、強調聾人自治、主張手語溝通、高舉聾人文化大旗、期待籌辦的經驗 在聾人社群中代代相傳,同時厲行以體育爭取平權的最高指導原則,也就是我努力架設完全屬於聾人的舞台和天地,努力建設不再有語言障礙、不再有文化摩擦的理 想國。如今竟然在自己一手申辦成功的臺北聽障奧運中一一幻滅,我無顏再面對自己的信仰、更無顏面對ICSD前會長John Lovett生前深切的期許。賽會本身只是聽障奧運的皮、手語才是它的骨,而聾人自治自主才是它的髓,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然而這番道理有誰能懂?有誰 支持?

我不能忍受出現一個沒有靈魂的臺北聽障奧運,但更不能忍受出現一個失敗的臺北聽障奧運,為免徒增困擾,甚至成為罪人,衡量再三,決定顧全大局,離開這份已經投入6年歲月的工作。 謹此週知!

趙玉平書於961017

看到標題時,我就嚇了一跳;看完了內容,我更是吃驚,
為什麼好好的一個聽運,
會辦到讓一位長期為聽障者付出的人士失望到不惜辭職的地步呢?
辭職的原因,他在這篇文章裡寫得很清楚。
文章很長,但我覺得非常值得仔細看完。
不過,為了沒有時間仔細看完的網友,
我將我個人認為的重點用粗體標示出來,並在文章段落後加註簡短的說明


以體育爭取平等── 誌申辦以及籌辦2009年聽障奧運會的歷程

中華民國聽障者體育動協會秘書長暨2009年台北聽障奧林匹克 運動會籌備委員會
基金會創會董事長趙玉平 寫於德國法蘭克福


1
、本協會於2000年舉辦亞太聽障運動會期間,邀請國際聽障體育總會(ICSD)來台召開年度執行委員會會議,由於本會在大會籌備與接待服務各方面均達完善的境界,獲得當時主席LOVETT JOHN的讚賞與肯定,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本會具備承辦聽障奧運會的能力,積極鼓勵本會申辦2009年聽障奧運會。次年,2001年羅馬聽障奧運會期間,基於義大利主辦單位的表現令人失望,相對地眾多國家代表隊懷念2000年在台北參賽時的美好時光,主席特別於百忙當中數度與本人深談,期待借重本人在台北 亞太運動會成功的經驗,主辦2009聽障奧運,以利重建各國對聽障奧運會的信心。

(也就是說,深受國外肯定、被認為有能力舉辦聽運的,中華民國聽障者體育動協會,不是台北市政府

2
、自羅馬返國之後,本人即著手進行整體規劃工作,並於20023月時提報整體計畫書與申辦申請書向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正式提出申請,旋即獲得同意。之後依據聽障奧運會規章向國家體育主管機關(即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國家奧會(即中華奧會)與主辦城市(即台北市政府)申請提供同意申辦證明。體委會與中華奧會均以樂觀其成的態度迅速提供同意文件,唯有台北市政府以此一賽會總預算5億元過鉅,認為足以舉辦10次國際龍舟節為由而興趣缺缺,遲不願提供向 ICSD申辦所需文件。本人眼見申辦截止時日(2002630日)將屆,復以主席多次來函催請儘速提出申請,只好經由本會名譽理事長紀政協助,找到當時正與馬英九市長競選台北市長的民進黨提名人李應元先生,獲其公開表示支持。此一行動刺激台北市政府由消極面對轉為積極回應,但是,此時已經逾越申辦截止 時日了,經與ICSD聯繫之後,得知尚無任何國家城市提出申辦申請,於是繼續與市政府交涉。然而,市政府仍對預算規模以及來源頗為在意,經由教育局與本人 會商之後,為求順利取得市府的同意文件,本人乃依照市府的要求,忍痛做了兩點重大讓步:第一、同意預算規模由5億元劇減為1.5億元;第二、同意預算由本會、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與台北市政府各負擔三分之一。作此讓步之後,始與市府達成協議,艱苦地取得同意文件,並於20028月向ICSD提出申請。

(也就是說,一開始台北市政府根本不願意承辦這項活動,只是因為不想在照顧弱勢團體的形象上輸給當時的對手李應元,所以才勉強答應,而且答應後還對聽障體協提出許多無理的要求

3
ICSD主席於收到中華台北的申請案之後,來函表示歡迎,但也為台北惋惜。因為行動最早的中華台北原本可以成為唯一的申辦國,可以在毫不費吹灰之力即獲得主辦權,但是在我們逾越申辦截止之日後,後發而先至的希臘雅典也送件了,演變成兩個城市的競爭。雅典為2004年奧運與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即殘障奧運)的雙重主辦國,國際號召力與賽會主辦實力強勁,中華台北實在毫無競爭的優勢。然事已至此,本人別無選擇,只好全力備戰,盡人事而聽天命。當年11月,主席依照聽障奧運規章來台勘查,所需經費皆由體委會補助。主席在台期間,本人安排晉見陳總統水扁,拜會體委會林主委德福、內政部余部長政憲、教育部吳次長鐵城以及台北市政府白副市長秀雄,並接受中華奧會黃主席大洲的晚宴款待。所到之處都讓主席深深感受到台灣政府高層全力支持的態度,雖然在競賽場館設施方面我們獲得的評價不高,但主席人對本人的團隊寄予厚望,認為我們的熱情與經驗可以弭補硬體建設的不足。

(也就是說,當時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對這件事是很支持的)

4
、主席離台之後轉赴雅典勘查,確立2009聽障奧運會由中華台北和希臘雅典雙雄相爭之局。為求申辦成功,體委會主動全額補助相關經費,供本會編製文宣品,以利向ICSD會員國爭取支持。本會特成立文宣小組,由本人指揮並負責文案工作,成員計有負責美編的湯金蓮和賴銘輝,以及負責英文翻譯的張希斌,我們準備以ICSD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精采前置作業方式,將我們最有利的一面呈現在ICSD官員以及全體會員國的面前。

5
2003年年初前往瑞典出席ICSD會員大會,接受嚴格檢驗的時間終於到來。在出國之前,台北市政府由劉寶貴副秘書長召開會議,確定台北市政府也會由白秀雄副市長率領數名業務人員與我們同往瑞典,但表示出國申辦的相關費用無法給予補助,市府只負責市府人員的出國費用;本會人員出國以及文宣所需費用則必須由本會自籌。由於先前本人已經獲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同意全額補助申辦費用,故對市府關於經費上的決策,本人並不在意。


(也就是說,很明顯地,隸屬於中央政府的行政院體委會比台北市政府還要支持這項活動)

6
、為求順利取得主辦權,本人利用私人關係,發函給ICSD全體會員國之聽障體育團體負責人,以及全體技術委員,向他們爭取支持,獲得積極的回應。然而有不少國家對我們提出種種質疑,因為中華台北在ICSD體系當中,還只是剛剛入會的新生兒(1991年入會),無法與其它擁有數十年會齡的國家會員相提並論,特別是希臘;更何況希臘雅典是2004年奧運與帕運的雙重主辦國,擁有全球最頂尖的運動場館以及具備實際經驗而非學院派的賽會管理專家,我們拿什麼來與他們競爭?最重要的一點是,ICSD會員國當中有一半在歐洲,基於歷史的情感以及地理的便利(也意味經費負擔的減輕),2005年聽障奧運遠在南半球的墨爾本 舉辦,經費的壓力已經讓他們苦不堪言,他們絕不樂見下屆聽障奧運又在歐洲以外地區舉辦,以免再度自討苦吃,故而他們必定會是希臘雅典最忠實的票倉。儘管我 們所得到的回應如此地不樂觀,但我們文宣團隊仍然依照既定計畫和步驟進行規劃與準備,我們以聽障者自己辦聽障奧運以及賓至如歸的接待服務為訴求,所有準備均以這個主軸出發,我本人深信這是我們的優勢,希臘雅典絕對無法在這方面超越我們。2000年台北亞太聽障運動會成功的例子讓我信心滿滿。

7
、決戰的時日終於到了,我們團隊攜帶重達500公斤的文宣品以及紀念品抵達冰天雪地的瑞典北方小鎮Sundsvall。抵達之後很訝異來自亞太地區的國家只有澳洲、日本和我們中華台北,其餘除了美國和加拿大之外,清一色來自歐洲,更糟糕的是,我們最強力的支持者──ICSD主席在此時病倒,無法親自主持大會,我們似乎只能看著希臘得意洋洋的準備高奏凱歌。(當時,ICSD公佈的訊息是主席感染風寒,依照醫生指示臥床靜養,其實那時他已經罹患血癌,恐怕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就因為發現過晚,他終於在當年10月與世長辭。)情勢雖然如此惡劣,但我們團隊仍依照計劃進行拉票工作。首先由賴銘輝在會場之外架設宣傳攤位,展示各種文宣品,湯金蓮更在攤位上現常揮毫,製作極富中國風格的團扇,免費贈送各國會議代表,他們兩人的聯手出擊,成功地為我們打響第一砲。自以為2009年聽障奧運會垂手可得的希臘雅典見到台北攤位上擠滿人潮,也被迫跟進架設攤位,但因為是倉促架設,遠不如台北攤位的美觀與吸人。其他團員如紀政、陳志和和丁安華則在攤位上辛勤招呼各國代表,細心回應他們的種種問題。投票表決的前一天晚上,我們申辦團宴請各國代表以及ICSD高層,並利用時機 進行簡報。晚宴所需經費皆由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專案補助款支應。外交部駐瑞典代表曾慶源以及由白秀雄副市長領隊的市府人員也出席了晚宴。那晚我們給予全體參與者一個非常美好的願景,隔天大會公佈的採訪訊息,受訪的四個國家代表中竟有三個支持台北,這個消息為注入了強心針,全體團員們接興奮不已,準備迎接勝利的到來。

8
、票決當天十分緊張,本人代表台北申辦團上台進行簡報,強調台北將由聽障者主導而由聽人協助的模式辦理2009年聽障奧運,讓全球聽障者同感驕傲、同享榮耀,獲得全場代表掌舞肯定。接下來輪由雅典簡報,主持人雖然是體育部的高官,也是2004年雅典奧運籌委會的重要官員,無奈他是聽人,無法獲得各國代表的共鳴,以口語簡報的方式更令重視聽障文化與自主的各國代表大失所望,終於台北以52票對32票的懸殊比數大勝,為台灣爭取到有史以來第一個奧運主辦權。

(簡單講,主辦權是聽障體協爭取來的,跟台北市政府一點關係也沒有)

9
返國之後原本計劃由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台北市政府與本會三方聯合召開記者會向國人宣布此一喜訊,然而市府已經先一步召開記者會,宣布「台北市政府」取得2009年聽障運主辦權,本會只好取消聯合記者會的計劃。返國之後不到幾天,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林得福主任委員即邀請本人前往會商,確定本人在申辦簡報時所做的五種承諾,所需經費皆由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補助。包括:ICSD 2009年大會各國會議代表32夜食宿免費招待、大會期間各國代表團市區交通和機場接送免費、閉幕晚會免費參加、提供300名免費食宿名額給貧窮國家的代表團以及捐款10萬美金給ICSD,以上總計大約需要經費1200萬元左右。此外,林主委考量到我們協會即將展開籌備工作,必須有足夠的經費才能順利進行,特別指示國際處第一年先行補助籌辦經費100萬元給協會,對協會在籌備之初幫助極大。為求籌備工作更為順利,本會行文請求市府比照體委會的作法,先行撥付部份配合款,然市府回函表示全部配合款將於2009年時一次提供。

(也就是說,聽障體協都已經爭取到主辦權了,台北市政府依然吝嗇得很,不願配合)

10
20034月我們假凱悅大飯店隆重召開2009年台北聽障奧運會籌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由國際處處長張芬芬率領承辦科人員出席,台北市政府方面則由低階的教育局第七科的許股長代表出席。會中初次感受到市府消極以對的態度但本人深信只要中央的支持能持續不變,由本會(聽障者)主導而由台北市政府(聽人)從旁協助的籌辦模式,仍然可以順利辦好聽障奧運。當年715日,我們假中山足球場辦理2009年台北聽障運會籌備處掛牌典禮,籌備處辦公室設於本會辦公室內,兩會合為一體,俾能發揮最大的戰鬥力量。體委會由副主任委員陳榮盛率領國際處相關人員出席典禮,台北市政府則由副秘書長劉寶貴代表參與。自申辦成功至籌備處掛牌,積極地投入籌備作業者,只有體委會與本會,特別是體委會,自申辦階段以至於籌備處掛牌成立,多方給於專業指 導與經費協助,不失身為國家最高體育行政機關的職責與身段,令本人銘感五內,這也是本人能夠全力進行初期籌備工作的原動力。

(橘色字體是我認為聽運最最最最最重要的精神所在。然而台北市政府有做到嗎?)

11
、掛牌完成之後,所有籌備事宜實際上皆由本人一力承擔,協會行政團隊於既有業務忙碌之餘,毫無怨尤的跟著本人兼辦籌備業務。此時,工作重點有二:第一、積極與台北市體育處協調聽障奧運18種競賽場地,獲得體育處處長劉家增全力配合,進展尚稱順利;第二、規劃與辦理聽障奧運LOGO與吉祥物的公開徵選,於三個月內收到來自全台各地近千件作品,經過專家評選之後,選定大耳奔跑圖案的LOGO以及台北樹蛙吉祥物,皆立即向ICSD報備。接著,為了確保籌備方向正確無誤,本人與2005年墨爾本聽障奧運會籌備處建立資訊交換系統,定期交換彼此的籌備資訊,並著手準備組織考察團於隔年年初前往墨爾本考 察,所需經費仍由體委會提供補助。

12
、赴墨爾本考察團由本人領軍,成員包括陳志和、許以文、湯金蓮、賴銘輝以及英文翻譯張希斌。我們於5天的考察期間,密切與墨爾本團隊會商多次,雙方就組織架構、競賽場館、交通食宿、經費籌措、文宣行銷、賽會管理、服務接待、聽障文化以及政府角色等等方面進行意見交換,收穫豐碩。由於墨爾本團隊皆具備實務經驗,包括雪梨奧運會、大英國協運動會以及眾多單項世界錦標賽等等,因而他們都能夠井井有條且非常務實的提供我們需要的答案,對台北的籌備工作助益良多。當時即覺得2005年在墨爾本舉辦的聽障奧運會一定會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聽障奧運,後來果然如此。

13
2004年高雄市政府取得2009年世界運動會主辦權,市長謝長廷視為重大施政而全力以赴,新聞媒體全面密集報導,獲得社會普遍的肯定和迴響。台北市政府開始改變態度,對聽障奧運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關心,主動找本人會商相關事宜,令本人受寵若驚。他們得知本會正組織代表團參加墨爾本聽障奧運會,即著手籌組大規模的考察團。本會自以樂觀其成的態度協助辦理相關事宜,特別是與墨爾本籌備團隊間的聯繫,請他們提供全體團員的識別證以及市府長官要求的貴賓證,並請他們在異常忙碌當中特別為考察團安排研習會以及前往各競賽場地觀摩,他們盡皆從善如流、全力配合我們的需求。很可惜,人數多達70人、動支經費超過1400萬的考察團,回國之後能真正投入籌備工作者寥寥無幾,而當時我們協會的國家代表團人數也是70人,但總經費不足600萬元,形成奇異的對比。

(看到這一段,我笑了。重點應該很清楚:一、很明顯台北市政府單純是因為不想輸給高雄,態度才突然180度大轉變;二、台北市政府是這樣花人民的納稅錢的喔?平平是70人,為什麼人家協會才花不到600萬,台北市政府要花到1400萬?)

14
、返國之後,台北市體育處處長劉家增向本人建議邀請墨爾本考察團成員之一的葉公鼎教授,以學者專家的身分擔任2009年聽障奧運會籌備處的執行長,本人則轉任籌備處主任,領導執行長從事籌備工作。長期以來籌備業務皆由本人主其事,也已經建立完整的籌備進程,並符合聽障主導的模式,但是,這個模式運作下來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無法獲得台北市政府的配合和呼應,或許是市府尚未做好與我們聽障者溝通的準備吧!本人考慮之後,感覺本人與市府之間極需要一位可以促進雙方溝通的人士居中協助,而葉公鼎教授在學術界與體育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應該可以對籌備工作產生正面的作用,故本人予以同意此一人事案。為此,本人承受無比的壓力,其實,本人口袋中另外有一位相當傑出的執行長人選王振烽。他本人具備相當豐富的實務經驗,2000年亞太聽障運動會期間曾與本人 並肩作戰,負責募集社會資源,同時也是本會監事;在學術成就方面,他是國立體院研究所第一屆榜首,留美博士候選人,英文能力極佳,與葉教授比較起來,實不遑多讓。但是本人還是捨自己人不用而接受了葉教授,主因在於當時王振烽人住在美國,擁有自己的事業、房子和家庭,若他當時常住台灣,局勢可能就不同了。世事難料,2007年時,紀政接任高雄世運會執行長,王振烽馬上拔刀相助,放下美國的一切,回國接任世運會運動總監一職,備受倚重。

(也就是說,過了這麼久,台北市政府依然無心配合)

15
、本人常常有一種想法,其實2009年台灣南北兩大運動會都是由本會的團隊主導,因為紀政為本會名譽理事長、王振烽為本會監事,兩人都在高雄世運會擔 任重要職務,而台北聽障奧運方面,本會更是投入三分之二的人力。我們團隊共同的經驗就是2000年亞太聽障運動會,很可惜後來無緣再度攜手合作,為我們的賽會管理經驗再啟新頁。

(這點我也覺得很可惜,只要是為台灣好的事情,大家都應該不分黨派一起攜手合作才是)

16
、與葉執行長共事期間,我們的問題主要在於籌備事務是否需要事是依照公部門的規定行事、所有的行政流程是否都要比照公部門的流程來辦?我們都認為這樣做將導致效率不彰,因為我們籌備單位不是公務機關,然而因為經費皆由公部門補助,籌備處負責行政會計作業的人員又盡皆來自公部門,他們極力認為應該 一體適用公部門的一切辦法和方式,才能避免責任上身。如此一來,事事只求符合複雜萬端的行政規範,過程完美,卻無助於籌備工作的具體進展,令本人覺得這是見樹不見林的作法,自此開始感受到籌備作業方向已經逐漸脫離務實方向的事實。最麻煩的是文化的衝突無日無之,參與籌備工作的聽人同事雖然知道聽障文化首要 建立在手語溝通上,在本人和協會主導籌備工作階段,大家以手語為官方語言,溝通無礙,而今,打開大門迎接這麼多聽人朋友加入團隊,每週近十次大小會議都以口語溝通,本人被迫在自己的家園放棄自己的語言──手語而去遷就口語,讓本人和聽障同仁承受溝通不便的障礙。但是,本人明白這是納入聽人之後,必會出現的結果,既然無法避免,即需要忍耐,一切以達成任務為最高考量。

(也就是說,來自台北市政府的工作人員太過官僚,只學到他們黨主席的不沾鍋精神,凡事只求不要負責任就好;另外台北市政府不夠尊重聽障者,完全忽略了聽障者才是聽運的主體這回事)

17
、郝龍斌接任台北市長後,應該是整個籌備工作方向的轉變的里程碑。他本人較馬英九市長對聽障奧運會表現出較大程度的重視,就任之初的視察各單位,竟然也將籌備處包含在內,本人第一個感受是:我們何時變成台北市政府所屬的單位了?但局勢演變已經不再是本人所能掌握了。郝市長在聽完首次簡報之後,傳出對執行長的表現不滿意的聲音,而打算更換執行長。當時,本人的對口是體育處處長劉家增,本人明白表示不認同這樣的作法,之後市府讓步,但要求再度進行補考性質的簡報,且此簡報在進行之前要先經過教育局長這一關,層層考驗讓執行長備受壓力。本人不解,市府何不依循籌備委員會的章程,依照規定召開委員會聽取執行長簡報即可?反而要像上級召來下級人員報告那樣的作法,令本人十分難以接受。後來本人得知市府不滿意的地方有二:第一、組織架構(未能讓市府充分參與,特別是執行長來自國立體育學院而非台北市立體育學院,意即市府有門戶之見。)第二、行銷宣傳(至少表現不如高雄世運會,但是,別忘了當初是誰大砍預算的?)

(中國人就是這麼官僚與自以為是,認為所有工作人員都是自己的「下屬」,應當事事向自己「報告」。台北市政府明明什麼都沒做,既不支持也不配合,只是因為自己是「台北市政府」,是「官」,就要這個為了籌備聽運付出這麼多心力的團隊聽命於你,試問這樣的心態,怎麼能讓人接受呢?至於最後的兩點,相信大家應該很清楚了吧)

18
、為了讓籌備工作有較大的自主空間,減少公部門規範的影響和干擾,進而提昇工作效能,2009年台北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籌備委員會基金會應運而生,由市府出資400萬元、本會出資100萬元,計500萬元向市府立案成立,由本人出任董事長,執行長仍由葉公鼎擔任。原本以為基金會成立之後,所有的運作會比較順暢,但是事實上我們受到公部門的約束更甚於未成立之前,基金會各部門為作業細節時起衝突,堅持依照公部門辦法行事的行政部成為眾矢之的,本人與執行長為求內部和諧及效率提升費盡心力,然成效有限。復以基金會董事會成員幾達三分之二以上由官方人員出任,本會推荐之董監事幾無表達意見的空間,更不 用說會議時以口語溝通,對本人以及聽障董監事更是造成重重障礙。本人在會中為使基金會內部作業可以擁有較大的彈性和空間,並符合基金會創會最初的目的,特別提出採購方面可以不必比照公家的採購法辦理的提案,但會議通過的結論卻是一體適用採購法。完全未能體認基金會為辦理聽障奧運會的臨時性及階段性的事務組織,形同將基金會定位為永久性的公務機關,本人為此深感失敗,也愧對亟願積極任事的同仁。

(也就是說,聽運的籌備委員會其實是在這麼久以後才設立的,由此可見台北市政府對於聽運有多麼不重視)

19
2007年時,天母地區居民寄信給IOCICSD的主席以及執行委員,抗議台北聽障奧運會游泳競賽場地安排在天母台北市立體育學院辦理,居民認為北體校舍是違建,也將破壞生態環境。ICSD會長對此非常關心,擔心損及聽障奧運的聲譽。當年8月我們在台主辦第二屆聽障世界游泳錦標賽,此一賽會由本會取得主辦權,交由基金會作為測試賽來執行。開幕典禮之前,天母居民集結在會場之外反映心聲,本人代表基金會接受抗議書。居民們特別安排他們的小孩以手語訴說:「我們歡迎聽障奧運,但是請不要破壞我的家!」的話語,令本人十分感動。之後一直為游泳的場地的安排傷透腦筋,所幸,北體游泳館因為工程進度問題無法克服,不能如期在2009年之前完工啟用,使市府自動變更地點,解除了本人以及ICSD的困擾,當然,也暫時解除了天母居民的問題。

(以下待續)



很可惜,這篇文章只寫到這裡,並沒有後續。
(我好想知道後面會不會提到游泳池到底是建在松山還是新竹XD

看看日期,其實這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
原來有識之士在那麼久以前就看出台北聽運的問題,
我想,這位趙董事長看到現在的情況,
一定很慶幸自己當初的抉擇是正確的吧!

另外,我又看到公視部落格的這篇報導:

申辦台北聽奧 幕後推手趙玉平


台北城正在改變,因為一場運動會。

總統馬英九:台北市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國際的賽會,我們希望大家支持聽障奧運。

總統也站出來力挺,因為這是奧運級的比賽,而且是聽奧85年歷史以來,第一次到亞洲城市舉辦,今年九月會有超過80個國家,四千位選手來台北競技,能夠爭取到主辦權,全靠一雙手。

聽障體協秘書長趙玉平:沒有辦過世界盃比賽,全部沒有這樣的經驗。加上台北運動的場館夠嗎?裁判的人力夠嗎?你聽障運動員夠嗎?每個人都在懷疑。但是我們做了基本的文宣,各種準備工作做的比希臘好。有的時候我覺得我是一個很好的化妝師。

化腐朽於神奇的趙玉平,其實不是天生聽障,五歲時因為麻疹導致神經性耳聾,到國中才跟聲音形同陌路。

聽障體協秘書長趙玉平:一個聽不到的朋友,一生到死要一直努力把溝通的能力做好。

除了聽,趙玉平用雙手證明聾人什麼事都做得到!詩集、傳記還有手語書,都出於趙玉平的手,能夠書寫人生,要感謝他大二時的班導師三毛。

聽障體協秘書長 趙玉平:她叫我每天晚上去她住的地方,她寫文章我坐在旁邊看,她寫文章常常從晚上寫到天亮,所以我自己覺得我應該跟著她慢慢學。

不只是聾人作家,趙玉平還是一個領導家,爭取聽障權益永遠衝在第一線。40歲當選十大傑出青年。但他不自滿,反而向更高難度挑戰。

前田徑國手紀政:奧委會所辦的運動會,它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show case。對於這些弱勢族群,尤其是殘障人士來講,他們的權益的被重視,老實講講起來歷史很短。

了三毛,趙玉平說紀政也是影響他人生最重要的人;因為紀政讓他接觸聽障體育,2000年在台北主辦第六屆亞太聾人運動會辦得風風光光,奠下爭辦聽奧的國際人脈,等到2003年在申請聽奧關鍵一役趙玉平用流利的手語,介紹台北爭辦的決心,最後5232票打敗當年正準備要辦04年奧運的雅典。知道申奧成功, 趙玉平說只想大哭一場,不過他沒有哭,因為接下來責任更重。

聽障體協秘書長趙玉平:聽障奧運有一個核心價值,希望說用體育來爭取平權。

希望透過從頭到尾聾人可以辦好一場國際比賽,讓大家了解無聲世界。辦好台北聽奧就是一個好機會,趙玉平接下聽奧籌備基金會的董事長,投入全部時間來籌辦,畢竟這也是台北第一次主辦國際賽會,希望能夠借此行銷台北,台北市政府從前年開始大力支持,有了公部門加入,資源變多,大家更認識台北聽奧,可是聽奧本質也跟著變了!

聽奧基金會總執行長盛治仁:你今天要做到大規模,就要引進聽人力量,引進聽人的力量,主導權慢慢就會往聽人這邊來靠。那我覺得我們怎麼努力在中間達到平衡點。

聽障體協秘書長趙玉平:感覺現在只有一心希望台北市政府安排的人員,可以把聽障奧運辦好。最少表面要辦的成功,內部沒有聽障文化,我可以忍耐、接受。以後我們再申辦別的單項國際比賽,再給我們台灣的聽障朋友,一個學習跟發揮的機會。

辭去董事長一職,專心培訓聽奧選手。從來沒有退縮過的趙玉平,雖然很憂心到時候台北聽奧能不能成功,不過他相信只要努力,到最後一定會有回報,他會繼續走在無聲世界的頂端,讓大家看見台灣聾人能力。


對照上面的文章,我不禁感嘆,這篇報導的內容還真是和諧啊!
也許是因為公視不能寫得太露骨吧,
對於趙玉平辭職的事,也只是輕描淡寫地帶過而已。
然而我覺得很可惜,畢竟網路的力量有限,
光靠部落客在網路上寫寫文章,也沒有多少人會看到,
因此我認為主流媒體應該更重視這件事,
應該把真相原原本本地報導出來,
這樣才能讓更多人瞭解聽運背後的問題啊!

延伸閱讀:

欺負聽障莫甚於此

2009聽障運動會在台

熱中台北聽障奧運會,省思聽障社福問題

2009年7月4日 星期六

Morning of 4th of July

清蒸的汽車機器人、紅燒火熱的機器人,帶著我跟小群要去台南喝啤酒。小群手上拿著鍋鏟,我拿著搞砸駕駛者,一邊對著路上撞壞的汽車指指點點。有的車突然很快,有的突然很慢。轉角的海產店聽說搬去安平漁港,後來我們在安平漁港海邊拿著麥克風討論自己開店。小群揮舞著鍋鏟,海鮮就從清澈的水裡跳出來。

清蒸的汽車機器人說他手指太大沒辦法剝殼,我把搞砸駕駛者給他裝在鼻子上,就化身成八隻手的調理機,海鮮都變成顏色鮮明亮麗的食材。小群用鍋鏟指揮著食材經過火圈,變成一道道垂涎美食飛舞著到了百百桌人客盤中。我一邊說我們這樣的做法很有賣點,明年就可以在火星那邊開好幾百間,火星那邊沒海鮮。

清蒸的汽車機器人說他可以運送,所以我們連物流都可以賺翻了。終於在太陽掉到海裡面之前,小群把食物指揮給所有的客人,我把啤酒用手榴彈拋擲方式分送完之後。總算可以自己坐下來享受一下,當小群扭開啤酒蓋子,我用念力表演如何把啤酒斟到杯中瞬間急凍的瞬間。我,醒在地球台灣台中柳川的床上。肚子餓。

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

不停被實現的概念

周遭的朋友,我想多多少少都會有相同的感覺。
看到一些自己參與其中的理念以及想法,慢慢的被其他人,
或者集團實現。

我想,不消多久。一個新的資訊整合裝置將要被推出,即使以不成熟的形式,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細節。
這個裝置,會取代現有的紙本報紙,會架構性的統合過去報紙的介面。
這個裝置,將會有如信用卡一般,可以隨時透過加密機制消費,接收以及發出訊息。
這個裝置,讓現在的導航裝置都相形失色,甚至消失。
這個裝置,將會讓更多低階的資訊器材使用者透過它進行產地產品的訂購。會改變現有的銷售代理管道。會改變現在的人力結構。

Netbook只是不成熟的玩具,現在的smart phone也只是過渡產品,即使是iPhone、G Phone,都只是用階段性的軟體,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各位科技領導的先進,你們看到了嗎?各位手握大權的政府官員,你們看到這個其實以現有軟硬體技術已經綽綽有餘可以生產出來的裝置。卻是開啟一個新世代的鑰匙。
你們看到了嗎?你們,準備好使用這把利刃的嗎?

這裡,算是做個時間戳記,若干時間後。看看什麼時候,誰,把這個裝置呈現給大家。

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

黑洞、白洞與蟲洞。。轉載

---此篇文章轉載來自奇摩知識+ 由風死神於20090416發表的文章,全文轉貼,沒有更動任何內容。
只有刪掉一些空行。


-----
我們都知道,在兩百年前有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他就是出生於英國的牛頓(Issac Newton)。定律中說,兩個物體間一直存在著一種力量,他是一種吸引力,其力量大小正比於兩個物體的質量,也就是說兩個物體間,只要其中一個的質量越 大,他們倆個之間的吸引力也就越大,這是現在一般廣為人知的一件事實。

另外,還有一件事實,是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一直堅信的事情,那就是光速不變定理,他說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光速,沒有任何的速度能夠超越他。因為他非常相信這個假設,所以把這件事 當作他特殊相對論中的一個公設,以這個假設出發,就發展出了偉大的相對論。

但如果把這兩件事同時考慮的話,就會發生一件 有趣的事,如果一個物體的質量很大,相對的吸引力也很大,大到就算你用光的速度想要逃脫也逃不了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於是很多科學家就去探討這個問題, 這時就產生了一個名詞「黑洞」(black hole)。他是一個毫無止境的無底洞,所有物質只要經過他的引力範圍就逃脫不了他的魔掌,必定會被他吸進去,而消失在這個宇宙中‧

但事情必有正反兩面,而且基於科學界普遍都接受的一個想法:我們這個宇宙到處都充滿著對稱性。所以就有人想,既然黑洞無止境的吸入物質;那有沒有可能有一種東西,跟黑洞相反,是一直吐出物質的呢?所以這時就又出現了另一個名詞「白洞」(white hole)

這時許多充滿想像力的科學家又想到了,如果黑洞一直吸入物質而白洞一直吐出物質,那他們倆中間有沒有一種通道呢?於是「蟲洞」(warm hole)這個名詞也由此誕生了。不過後來由於許多理論的誕生,蟲洞也就沒有這麼簡單的被解釋

以下我們就是要探討黑洞的成因,以及目前對黑洞的認識;而白洞只是個數學推導所產生的一個結論,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白洞的存在。而且許多想像中關於蟲洞有趣的應用也產生了。

黑洞的誕生

這是由電波望遠鏡觀測的虛擬實像。一團在銀河系中心直徑約二十光年的高溫氣體環繞的區域很可能有著一個巨大的黑洞。

要了解black holes的形成得先了解ㄧ顆恆星的形成,因為超新星的前身為一耀眼的恆星。
一 開始宇宙間偶然地有些稀薄原子塵與氣體(大多為氫氣)因有較大量的聚集開始因彼此的萬物引力作用而彼此靠近,一旦靠近,之間引力愈大,便急速收縮,經幾十 億年星際介質成為密實雲層而更向內部塌陷,因為壓力迫使內部體積縮小,溫度上升,一直到達足以產生融合反應,產生爆炸,一顆新興恆星於是焉形成。

原始恆星周圍的氣體或爆炸殘骸便有機會成為行星,燃燒所放出的熱能和向外的膨脹力與重力位能往內收縮的重力平衡,待其穩定下來後恆星便開始進入平凡無奇的主 序帶,一直到其內部的燃料燃燒殆盡,破壞了平衡,內部開始向內部塌陷,收縮,又再次點燃較重原素(氦)的融合,恆星外部則依舊膨脹,而溫度降低,直到膨脹 至一百倍大則成為紅巨星。

質量小的冷卻成為白矮星,質量大的繼續收縮直到其試圖融合鐵,為了補充能量,它便壓縮自己的核 心,藉以大量微分子補充能量,最後恆星將自己的外層噴爆而出,成為超新星。超新星大約只存在三秒鐘,它在爆炸後仍繼續收縮,可能成為中子星,亦有質量大持 續無止境的收縮也就是黑洞的形成。

而黑洞的概念是由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所推導出來的結論:一個核反應完全停止的星體,無力頂住萬有引力而 坍縮;當原子被壓破時,就會變成白矮星,而恆星量較大時,則還會敲開原子核,變成擠成一團、密度更大百萬倍的中子星;如果坍縮的恆星質量更大時,則坍縮還 會進行下去,所有物質會無可避免、永遠坍縮下去,所有質量將集中在一個沒有大小的「奇異點」上。

奇異點周圍的重力也特別大,在某個範圍以 內,重力龐大得連光線也逃不出去。這個連光線也逃不出去的面,稱為事相平面(event horizon)。光線和任何物質都只能從事相面外部進入其內部,而無法從裡邊逸出。這個事相面的裡邊就是黑洞。黑洞是個極為單純的星體,只包括位於中央 的奇異點和圍繞異點的事相面。事相面內除了奇異點之外,連一個原子也沒有。

黑洞不發光,就不可能發現它的存在的證據了!其實不然;例如當 周圍的物質被吸引時,卻會透露出黑洞的存在。圍繞黑洞的雲氣會以極高的速度運動,若偵測到氣體圍繞著非常小的區域高速運動,我們便能推測該區域可能有個黑 洞。而當物質被吸入黑洞時,因這些氣體由質子及電子的電漿組成,彼此摩擦而成高溫狀態,便會放出x及r射光,於是我們便可察覺黑洞的存在。

黑洞的參數

要了解一顆星體,我們需要很多參數,但當它塌縮成為一個黑洞,任何物質都不能逃離它,因此我們是無法觀測到任何有關它的信息。根據研究,只有三個基本參數,質量、電苛和旋轉,我們才能在遠距離探測到,這就是「黑洞沒有毛髮」定理。

理論上,黑洞可按積分成小、中和大三類,已有好些証據顯示,中型黑洞是大星體在其生命終結時,星體內陷和坍塌後所留下的遺骸,而大型黑洞則存在於很多星系中,可能包括我們身處的星系。

黑洞的界限

當 一個黑洞形成後,所有物質都會向中心場縮成高一個非常細小的質點,稱為奇異點 Singularity,黑洞的表面層稱為”事件平面”Event Horizon。而這表面層和中心奇點的距離就是史瓦半徑。任何物質要從黑洞的史瓦半徑跑到外面去,它的逃離速度 Escape Velocity便要大於光速。但根據狹義相對論,光速是速度的極限,因此,一切物質到了事件平面便扯向中心的奇異點,永不能逃出來。重力半徑又稱史瓦半 徑 Schwarischild Radius,它只與體的質量成正比。

黑洞的探索

由於黑洞不能發出光線,體積又非常細小,所以是不可能用天文望遠鏡規測得到的。但根據理論,如果一對雙星中的伴星是黑洞,那麼主星的物質被吸引向黑洞而形成一個吸積環。由於吸積環的物質互相摩刷而引起高溫,因而輻射X光線。於是黑洞搜索者就將重點於X射線密近雙星上。

1962年,人們探測所得,位於天鵝座鵝頸內有一股X射線,並將該源命名為 Cygnus X-1是非常有可能是一黑洞。天鵝座X-1是一X射線源,它的一顆子星是超藍巨星,那可能是黑洞而看不見的子星質量。

黑洞的形成

不了解廣義相對論,便不能真正了解黑洞。廣義相對論的中心思想是質量會扭曲其附近的時空,質量越大,影響越明顯。牛頓力學認為月球繞地球旋轉,是因為月球受 到地球引力的吸引;但廣義相對論的說法則是地球的質量扭曲了附近的時空,月球在不平坦的時空以最自然的方式運行,結果走出了一條繞著地球轉的曲線,情況就 如彈珠在不平坦的地面走,會左搖右擺一樣。同樣道理,光線在通過大質量物質附近時,亦不會以直線運行。



黑洞是引力極強之 地,光線路徑扭曲的程度,足以令光線無法逃跑。在黑洞附近,光線(包括宇宙所有其他物質)能否逃離的分水嶺稱為事件平面。為甚麼叫事件穹平面呢?原因很簡 單,由於在事件平面之內的一切皆不能逃離,所以在這個界限以內發生的一切,將永遠不能為人所知,事件平面便是事件能為人所探知的極限。對於一個史瓦西黑洞 ﹐即一個並不自轉和不帶電的黑洞﹐事件穹界的半徑稱為史瓦西半徑(RS),數值的大小只取決於黑洞的質量。

R S = 2 G M / c 2

公式中的M是黑洞的質量,G是引力常數,c是光速。太陽質量的黑洞的史瓦西半徑約為3公里。在史瓦西半徑以內的範圍,被定義 為黑洞所佔有的空間。

我們稱黑洞中心為奇異點,很多人以為奇異點是一個半徑等於零但密度無限大的地方。其實,比較正確的說法是我們根本不知道那裡是甚麼一回事,因為我們所知的一切物理定律根本不適用於情況如此極端的地方。

在 事件平面之外,有一個稱為光子球層的球狀區域。在這裡,只要光線是以切線方向擦過光子球層,便會被黑洞引力俘獲,沿著這球層像衛星一樣永遠繞著黑洞旋轉。 黑洞的可怕引力會隨著距離遞減,事實上假若我們的太陽突然變成一個黑洞,地球並不會感到太陽的引力有甚麼不同,仍舊會依著同一軌道繞著太陽旋轉。

假 若有人跌進了黑洞,會發生甚麼事呢?首先,如你在遠處看著這個不幸的太空人,你會發覺開始時就如一切向下跌的物體一樣,他跌進黑洞的速度會越來越快,當他 接近黑洞,奇怪的事開始發生,你會發覺他開始減速,越接近事件平面,他的速度便越慢,一切變得像慢動作影片,最後更彷似停留不動,永遠不能到達事件平面!

但 對這個不幸的太空人來說,情況便完全不同。當然我們先要假設這個太空人有超人般的身體,不會被黑洞的引力殺死。當他越來越接近黑洞,黑洞看來會越來越大, 更開始包圍著他﹐只剩太空船的尾窗仍可看到一角宇宙,但除此之外,倒沒有甚麼特別,之後在極短極短的時間之內,他便會撞上黑洞的奇異點。

黑洞的種類

旋轉黑洞

旋轉黑洞又稱為克爾黑洞,它們的特性和以上所說的靜止黑洞很不同。旋轉黑洞有外內兩個事件平面,而它們之間的區域稱為能層。在能層內的物質會被黑洞自轉所帶動,但仍有機會逃離黑洞的魔掌。內事件平面才是真正的死亡線,一旦進入便永無翻身之日。

理論上,我們是可以從黑洞中搾取它的自轉能。方法是把一件物體放進能層,然後把物體分成兩部分,讓一部分墮進黑洞,另外一部分逃離黑洞﹐若我們適當地選擇它 們的質量、分離的時間等等﹐便可以讓逃離的部分以更高速度(即更高能量)離開黑洞。或者在茫茫宇宙,確有先進的天外文明,利用這個方法抽取黑洞的能量呢!

黑洞蒸發理論:

黑洞蒸發理論由美國科學家霍金提出,理論中指出黑洞周圍的高能量環境中,會產生正、反粒子,然後相碰化成能量。如粒子產生在近事界的地方,因強大潮汐力,有其中一顆粒子可能能逃離重力場,另一顆則掉入黑洞。這樣,黑洞的能量就會散失,直至黑洞能量耗盡,即蒸發為止。

白洞是什麼?

簡單來說,白洞可以說是時間呈現反轉的黑洞,進入黑洞的物質,最後應會從白洞出來,出現在另外一個宇宙。由於具有和「黑」洞完全相反的性質,所以叫做「白」洞。目前天文學家已經實際找到黑洞,但白洞並未真正發現,還只是個理論上的名詞。

白洞導論

黑 洞作為一個發展終極,必然引致另一個終極,就是白洞。其實膨脹的大爆發宇宙論中,早就碰到了原初火球的奇異點問題,這個問題其實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這個 奇異點的最大質量與密度和黑洞的奇異點是相似的,但他們的活動機制卻恰恰相反。高能量超密物質的發現,顯示黑洞存在的可能,自然也顯示白洞存在的可能。如 果宇宙物質按不同的路徑和時間走到終極,那麼也可能按不同的時間和路徑從原始出發,亦即在大爆發之初的大白洞發生後,仍可能出現小爆發小白洞。而且,流入 黑洞的物質命運究竟如何呢?是永遠累積在無窮小的奇異點中,直到宇宙毀滅,還是在另一個宇宙湧出呢?如果黑洞從有到無,那白洞就應從無到有。60年代的蘇 聯科學家開始提出白洞的概念,科學家做了很多工作,但這概念不像黑洞這麼通行,看來白洞似乎更虛幻了。問題是我們已經對引力場較為熟悉,從恆星、星系演化 為黑洞有數理可循,但白洞靠什麼來觸發,目前卻依然茫然無緒。無論如何宇宙至少觸發過一次,所以白洞的研究顯然與宇宙起源的研究更有密切的關係,因而白洞 學說通常與宇宙學及結合起來。人們努力的方向不在於黑白洞相對的哲學辯論,而在於它的物理機制問題。從現有狀態去推求終末,總容易些,相反的從現有狀態去 探索原始,難免茫無頭緒。

白洞起源

白洞學說出現已有一段時間,1970年捷爾明便提出它們存於類星體、劇烈活動的星 系中的可能性。相對論和宇宙論學者早已明白此學說的可能性,只是這與一般正統的宇宙觀不同,較不易獲得承認。某些理論認為,由於宇宙物體的激烈運動,或者 星系一部噴出的高能小物體,它們遵守著克卜勒軌道運動。這是一種高度理想化的推測,亦即一個地方有幾個白洞,在星系核心互相旋轉,偶然噴出滿天星斗。噴出 的白洞演化成新星系。而從星系團的照片中可觀察到一系列的星系由物質連接起來。這顯示它們是由一連串劇烈噴射所形成的。照此來說,白洞可能會像阿米巴原蟲 一樣分裂生殖,由分裂而形成星系。然而這又和目前的理論相違背。從此看來,就是星系生成也有不同見解。有的天文學家便提出並接受宇宙之初便有不均勻物質的 結塊,而其中便包含了白洞。宇宙向最初奇點收縮,星系、星系群都同一動作,這當然和黑洞的奇點相似。宇宙的不同區域,其密度皆不同,收縮時首先在高密度的 地方,達到了黑洞的臨界密度,從此消失在事界之後,宇宙不斷收縮,使不斷出現高密奇點。宇宙成為大量黑洞及周圍物質的集合體。然而事實上,宇宙是膨脹而非 收縮的,因此它是白洞而不是黑洞。在宇宙整體性源始的大奇異點中存在著密度高的小質點,它們隨著膨脹向四面八方擴散,大白洞大量爆發生出小白洞。星系等不 均勻物體,正是由它生成的。不均勻物體之所以易和黑洞拉上關係,皆是因為它和膨脹現狀相對稱的宇宙中局部收縮的過程。目前宇宙中黑洞和白洞的存在是並行不 悖的,是過程的兩個端點而已。黑洞奇點是物質末期塌縮的終點,白洞物質的奇異點是星系的始端。只不過各過程不是同時,而是先後交錯的。

白洞的噴發

有 關於白洞的資訊,目前並不多。所以我們對白洞的噴發並不十分了解。白洞的噴口的來歷並不清楚,一如大爆發原因不明。奈里卡在1975年論述了許多使天文學 家感覺困擾的問題和白洞的數學連繫,這是相關重要的。在噴發中白洞存在的前提下。外部觀測者可以探測到藍移所致的不同輻射源的頻譜。大爆發的初期狀態所遵 循的愛因斯坦宇宙論方程式同樣可施於探索星系規模膨脹系統的未爆核狀態,但奈理卡使用了方程式時結合了過程的物理項。白洞向外爆發的時間極短,這一瞬的過 程當然很難說明,但白洞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市可計算的。觀測到的爆炸光譜的最大特徵,是最初以高能輻射為主體,不久就顯示出低能輻射。輻射若是由白洞產生, 這現像就很自然了輻射能愈高,藍移也愈大,所以最初可見光也都移到紫外區了。他還計算了銀河系中偶然的小規模爆發現象,說明了銀河內小白洞隨時爆發的可能 性。例如短期間活動的銀河內X-ray,劇烈的最高能量最先到達,其後能量下降,整體按幕函數遞減在光譜中顯示出來。這和白洞理論計算是一致的。各X- ray之間,光譜不盡相同,不過這差異可從白洞對自己產生的電磁輻射產生畸變說明。因為白洞內產生的輻射可能有黑體輻射(微波以下噪音)、自由─自由輻射 (帶電粒子間相互作用產生)、同步輻射(帶電粒子在強磁中通過而產生)等不同形態。人造衛星偶然觀測到的突發r射線,可以白洞影響說明;宇宙射線背景高能 粒子的生成,也可以認定是白洞噴發的物體。

宇宙中真的有白洞存在嗎?

到目前為止,『白洞』還只是個理論名詞,科學 家並未實際發現。 在技術上,要發現黑洞、甚至超巨質量黑洞,都比發現白洞要容易的多。也許每一個黑洞都有一個對應的白洞?!。但就我所知,我們並不確定是否所有的超巨質 量"洞"都是"黑"洞,也不確定白洞與黑洞是否應成對出現。但就重力的觀點來看,在遠距離觀察時兩者的特性則是相同的。

我們知道,由 於黑洞擁有極強的引力,能將附近的任何物體一吸而盡,而且只進不出。如果,我們將黑洞當成一個『入口』,那麼,應該就有一個只出不進的『出口』,就是所謂 的『白洞』。黑洞和白洞間的通路,也有個專有名詞,叫做『灰道』(即『蟲洞』)。雖然白洞尚無發現,但在科學探索上,最美的事物之一就是許多理論上存在的 事物,後來真的被人們發現或證實。因此,也許將來有一天,天文學家會真的發現白洞的存在。

蟲洞的出現

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愛恩斯坦和物理學家羅森已經發現,在繁複的引力場方程式中,竟然暗示宇宙中可能存在連接兩個不同地點的時空隧道,這種時空結構稱為「愛恩斯坦-羅森橋」。

1985年,著名天文學家薩根剛完成了科幻小說《超時空接觸》的寫作,並邀請他的老朋友物理學家基普,看看小說中有關瞬間宇宙旅行的描寫,在科學上是否可行,想不到這樁小軼事,卻引起了科學界研究時空旅行的熱潮。

基普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組經過深入研究後發現,時空旅行並沒有違反現今所知的科學理論,且更進一步提出利用蟲洞作時空旅行的構想。

蟲洞是理論中一種連接兩處時空的特殊通道。讓人類以瞬間穿梭宇宙,甚至作時間旅行。

和黑洞不同的是,黑洞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後的必然產物,但在自然界中,卻並沒有一個機制會自然產生蟲洞。以純理論來說,有兩種「可行」的製造蟲洞方法。

方 法 一

如 果我們有一個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超級顯微鏡,能看到小至10-35 米的空間(這個大小比原子核要小上10-10 倍),我們會發覺,原本看來平滑的時空,其實充滿了大量不規則和隨機產生的時空扭曲,科學家稱之為量子泡沬。這些時空扭曲偶然會形成一些小型蟲洞,只要我 們有無限先進的文明,或許有方法可以找到這些蟲洞,捕捉它,然後以奇異物質(註)把它擴大至可用的大小。

註 :奇異物質是具有反重力特性的物質,理論上可能存在,在現實中是否存在則仍是個謎。

方 法 二

假若人類有無限先進的文明,我們亦可把空間扭曲,先在空間壓出一個凹洞,然後輕輕將空間屈摺,最後將凹洞底部和其下的空間同時刺穿,再把另端空間縫合起來,產生一個蟲洞。

其他有關黑洞的理論或新發現

另外為了觀察黑洞的行為,科學家正在考慮用加速器來製造迷你黑洞的可能性。

黑洞在一般的認知中,是個會將一切事物吸入的物體。不過黑洞除了吸入物質外,在事相地平面(event horizon)附近,因為時空極度的扭曲,黑洞本身也會噴發出許多的正反粒子對。這時有些粒子甚至可能發生其中之一再次被黑洞吸回去的情形,而剩下的粒 子便會以被稱為霍金輻射(Hawking radiation)的方式噴發出來。

科學家對現在正在瑞士日內瓦製造的加速器LHC很有興趣,因為他們認為可能可以用強作用力在10^19GeV的情形下來模擬黑洞的情形。

Stanford 大學的Savas Dimopoulos跟Brown University的Greg Landsberg表示,經由質子質子對撞所產生黑洞的機會大約是產生頂夸克機率的十分之一以下,產生的速度大約是一秒鐘一個。不過這種方式產生的黑洞的 生命其相當短,而且將會以霍金輻射爆發的方式蒸發掉。根據最後所爆發出來的霍金輻射的形式,科學家將可以了解其他空間維度的可能存在方式。

不過大家更關心的應該是會不會這個小黑洞也把我們給吃掉呢?科學家表示,這個黑洞存在的時間大約是10^-17秒,應該還來不及吸收物質就已經蒸發掉了。

美國物理學家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正在建造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于2005年建成后,有可能制造出大量微型黑洞,幫助理論物理學家研究物質和時空的一些基本性質。

大型強子對撞機建成后將是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可以用它長達27公里的環形隧道加速粒子,然后使它們相撞,創造出與宇宙大爆炸之后萬億分之一秒時的狀態類似的條件。

美國斯坦福大學和布朗大學的兩位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物理評論快報》上說,大型強子對撞機還可能以每秒1個的速度制造大量極為微小的黑洞。黑洞是把大量質量壓縮在極小空間里形成的引力場極強的天體,在它附近的一個區域內,連光也無法逃脫。

黑洞通常是由龐大的恆星在生命結束之后自我坍縮形成的。兩位科學家認為,大型強子對撞機能把大量能量壓縮在很小的空間里,也會形成黑洞。這種黑洞的體積還不到一個原子核的百萬分之一,只能生存很短的時間。

一般說來,物質只能掉進黑洞,而不能離開。但英國物理學家霍金曾經預言,黑洞會以一種特殊輻射的形式“蒸發”。對由恆星形成的普通黑洞來說,這一過程極為緩慢。但大型強子對撞機制造的微小黑洞,它們的消逝可能會像雪花消融一樣容易。

霍金關于黑洞“蒸發”的理論從未得到証明,但科學家說,用大型強子對撞機尋找這種“霍金輻射”,有希望為該理論提供事實依據。

此外,有關實驗結果還可能為研究時空構造提供線索。許多關于宇宙早期狀態的理論認為,時空可能不僅僅包括我們平時感知的三維空間和一維時間,還有更多的維度存在。據認為,黑洞的“霍金輻射”強度與黑洞的質量,與額外的時空維數有關。

「黑洞沒有毛髮」原理:

十 年之前,我們相信黑洞是一個很簡單的物體,三個物理參數─質量、角動量和電荷─便決定了它的一切,兩個黑洞只要它們這三個參數相同,物理特性便完全一樣, 黑洞最初由甚麼物質所造成是無關宏旨的,由於黑洞是這樣「單純」,光禿禿沒有甚麼特徵,所以天文學家謔稱「黑洞沒有毛髮」。對於真正的黑洞,由於它強大引 力離子化附近的物質,然後把自己中和,所以應該沒有黑洞是帶電的。但我們最近發現,在非常特殊的條件下,黑洞可能有其他可觀測的物理特性,由於這牽涉高深 物理,在這裡不再作進一步的探討。

結語

現在對於黑洞的瞭解已經可以由理論以及觀測的證據來解釋,已經有 很多人相信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存在著一個超大型的黑洞,而黑洞的型態也越來越多樣化了,除了大型小型的黑洞外,在霍金的理論中,黑洞是會蒸發的,其能量會 逐漸減少,而放出高能的電磁波,而實際的觀測上也有觀測到可能是霍金蒸發黑洞的候選者,所以在黑洞的理論已經獲得不錯的成果。

在白洞方面也還只停留在假設的階段,只是理論上產生的一個必然的結果而已,但相關理論也發展的不少了。

不 過蟲洞的理論到也發展的蠻迅速的,藉由量子力學,以及一些最新的理論,已經對蟲洞有蠻深的瞭解了。理論上蟲洞是個可以連結不同時間空間的通道,他一邊的入 口是黑洞,另一邊出口是白洞,可以在轉瞬之間從一的時空點到達另外一個時空點,於是空間中的瞬時移動,以及時間上的時光旅行,在蟲洞中可以成真。有理論指 出在非常微小的尺度裡,藉由真空能量的機率變化,隨時都有可能產生超小型的蟲洞,或許在實驗中我們可以捕捉或者創造出蟲洞,所以我們期待在實驗及理論上能 有重大的突破,或許時光旅行的時代不遠了。

-----

2009年5月16日 星期六

Wander wander


Hot summer night, killing some lovers. The only thing I take along, is my suffering song. Look them in the eyes, hear they cry. Have the trigger pulled, still I don't know why.

Hot summer night, killing some guys. Those guys may be lovers, or just strangers passing by. Jack Daniel bottle's crashed, like my heart is cooked. I need no another day break to keep alive.